学校新闻
学校概况
职能部门
教育教研
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务处

杨柳青四中高中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时间: 2013-03-20 来源:200909250831042332

 

是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的内容之一,

社区服务,是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的内容之一,指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在课外时间在社区内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应用所学的知识,参加以服务社区、发展自我、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为目的的各种公益活动。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关心社区的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2、逐步形成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5、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主要包括四大类内容:  1、公益活动:救灾捐款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各类“义卖”活动;社区卫生保洁活动;“废品回收”活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2、宣传教育活动:学雷锋等主题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活动;节水宣传活动;纳税宣传活动;商品质量宣传活动;系列社会调查;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3、帮贫助困:赴敬老院、福利院和孤儿院活动;扶助残疾人的爱心传递活动;“手拉手”活动;“送温暖”活动;各种捐助行动;见义勇为行动。  4、社区民俗活动:参加社区民间文艺活动;参加社区球赛、棋赛等体育活动;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开展民俗调查。 三、时间安排及学分认定  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利用寒假或双休日、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共获得2个学分。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在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评价。  学校根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时间、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情况汇总认定学分。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社区服务主要由学生在自己所在社区服务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或组织不同的活动小组。所需要的交通、购买劳动工具等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   社区服务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德育处、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区服务活动负责。 五、课程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培训  学校在活动前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培训,主要通过寒假离校教育发放家长信形式进行。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展现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学校也可为学生开列社区服务活动清单,供学生选择。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和安全措施,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  学生必须按计划开展活动,接受服务地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每项服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   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为学生社区服务过程、每次活动证明以及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校组织评价考核。 六、课程评价  社区服务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参考服务工作的完成情况。主要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量、态度、收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学生每次活动过程记录。 评价标准见学生社区服务鉴定表  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核实,并利用以上的表格进行考评,凡得分超过60分者便可获得2个学分,最后还应送交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并登记学分。 凡在考评中不合格均要求重修或补修,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监督执行。学生对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审。

指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在课外时

 

间在社区内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应用所学的知识,

 

参加以服务社区、

 

发展自我、

 

多方面体验并

 

认识服务对象为目的的各种公益活动。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实验

 

)

 

》要求,特制定本方

 

案。

 

 

 

一、课程目标

 

 

 

1

 

、关心社区的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2

 

、逐步形成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

 

、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

 

、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5

 

、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主要包括四大类内容:

 

 

 

1

 

、公益活动:救灾捐款活动;义务植树活动;各类“义卖”活动;社区卫生保洁活动;

 

“废

 

品回收”活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2

 

、宣传教育活动:学雷锋等主题宣传活动;环保宣传活动;节水宣传活动;纳税宣传活动;

 

商品质量宣传活动;系列社会调查;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3

 

、帮贫助困:赴敬老院、福利院和孤儿院活动;扶助残疾人的爱心传递活动;

 

“手拉手”活

 

动;

 

“送温暖”活动;各种捐助行动;见义勇为行动。

 

 

 

4

 

、社区民俗活动:参加社区民间文艺活动;参加社区球赛、棋赛等体育活动;参加各种民

 

俗活动;开展民俗调查。

 

 

 

三、时间安排及学分认定

 

 

 

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利用寒假或双休日、

 

假期时间分散进行,

 

三年共获得

 

2

 

个学分。

 

 

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

 

5

 

小时,在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

 

进行评价。

 

 

 

学校根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

 

时间、

 

项目、

 

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

 

见等情况汇总认定学分。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社区服务主要由学生在自己所在社区服务活动,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或组织不同的活动

 

小组。所需要的交通、购买劳动工具等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

 

 

 

 

 

社区服务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德育处、年级组

 

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区服务活动负责。

 

 

 

五、课程的实施程序

 

 

 

1

 

、活动前培训

 

 

 

学校在活动前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

 

法制、

 

礼仪培训,

 

主要通过寒假离校教育发放家长

 

信形式进行。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

 

注意自我保护;

 

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

 

遵守实践

 

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展现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

 

、内容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现实生活出发,

 

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

 

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学校也可为学生开列社区服务活动清单,供学生选择。

 

 

 

3

 

、精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