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概况
职能部门
教育教研
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务处

学校课改常见问题解答(一)
时间: 2012-02-20 来源:200909250831042332

 

学校课改常见问题解答.doc

 

当面对中国教育的“目中无人”,面对教育的课堂沦陷为“梦堂”,中国教师苦不堪言时,我们的教育走入了迷途之中……,以下从为什么课改和课改如何改,以及课改中的问题三个方面来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课改?

提到课改,就会想到两个问题,为什么课改和课改如何改?

今天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的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其中问题包括: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等。

今天教育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思考些是什么?要让学生狂欢,首先要让老师狂欢起来,要让老师狂欢,就是要给老师减轻工作量,要给老师精神减压。我以为比考勤更重要的是:改变老师的工作的状态,简称“变态”。老师们,你们愿意减负吗?你们愿意过上既有尊严又有幸福感的生活吗?那就课改吧!

二、学校课改如何改

课改最终要通过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和评的方式的转变,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最后学校才能解放。教师和学生是课改的核心。教师就要研究师德和教师技能。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考标的把握,方法的研究,不管课改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分析考标、研究方法是教师永恒的主题。学生这个核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后达到三维目标要求。

一)教师如何做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要注重方法的研究。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师的五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抓教材——把握课标,熟悉教材。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结构图并加以说明);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6、初中和高中要分别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7、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第二个抓手:课堂模式——提高效率,提高成绩。一般课堂理念有: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一般课堂模式:四环教学基本模式。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精讲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关于明确目标: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适度、明确并要告诉学生。只有学生清楚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才能高效完成任务。

关于自学指导,要五明确。第一自学的时间要明确,没有了时间的要求课堂就成了放任自流;第二是内容明确,用多长时间学什么内容;第三学习的方法要明确,老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基本的方法读书、练习、讨论;第四自学的标准要明确,就像跳高一样;第五学生自学了之后,考核的方式就要明确。

关于合作探究,要做到学生讨论、互助、更正。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关于展示反馈,不为展示而展示,组内要人人参与展示。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关于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基本知识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

提高效率,提高成绩还有另一种课堂模式,即3321。三个抓手: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三个层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两个教点:教不会的学生,教学生不会的地方。一个关键: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核心价值: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习惯。

第一个3指的是3个抓手。分别为学案设计与使用(防止问题固化,能用则用)、小组合作(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同桌互助(4人)为起点,以互相进步为目的)、当堂达标(双基达标,目标达成度,全员达标)。

关于导学案。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导学案是路线图、方向盘。形象的说就像是小孩的学步车。你从三个字上来审视导学案,导学案重在“导”,地图就是导学案。习题集有这样“导”的功能吗?其次,导学案的核心是“学”,是便于学生自学的习题。案是什么,是方案。所以三个字不可替代。我们对导学案有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我们课堂做测评的指向是让老师心中有数,是要解决学生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还需要了解什么。课堂不仅仅定位是为了学生学会。光有学会,我把他定位是穷人的教育。在一个要饭的眼里,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在一个富人的眼里,吃饭是为了享受美食。是一种副产品。我们现在敢不敢说,高考是我们的副产品?让我们学生享受教育。其实让高考成为副产品没有什么难的。

第二个3是指3个层面,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是要做到当堂达标,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率是让学生紧张而兴奋。大脑只有紧张才能思维活跃,效率高;紧张中学生兴奋就不会疲倦、乏味、劳累。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 效率就高。(课堂的自学,测试);有效益指的是一要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逐步系统培养;二是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三要将知识、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品行修养有机结合。

2是指两个教点:一是教不会的学生,二是教学生不会的地方。教育要遵循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规律: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以学习为导向,转变教师行为;以学法为主导,转变教学重点;以学案定教案,转变备课方式。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总起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质疑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里成为创造型人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教师就应该敢于甚至是善于抛弃原有的教案或时间安排,顺学而教。

一是指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即为堂堂清,人人清。为了调动和落实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抓好双基落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每周质量抽查均来自课本,达到人人满分。月考试题均出自学案或课本例题,要让90%的学生都要达到90分以上。同时,要做试卷分析。

第三个抓手: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提炼提升。

集体备课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三定是定时间(大科每周两次,小科一次)、定地点(学校要设专门的集体备课室)、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五备指: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除了集体备课,还要善于做案例分析。尤其是每次公开课后,上课老师都要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及时写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有规范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老师要把课前的教案和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做对比,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向学校提交23篇自己最满意的案例分析。每学期末学校都要评选并结集印刷本学期的《优秀课例分析集》,让老师们资源共享。

第四个抓手:教学监控——向管理要质量。在课改名校我们看到的是课堂里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学校出名了,但我们看不到的是它们背后的管理,现在可以这样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具体来说,行政包教研组:领导要明白;行政下课堂:领导要示范;提高听课实效:领导要指导;跟踪听课,蹲班听课,同备异构;主题听课,随堂听课,大讲堂,巡课。

如何评价,课堂有标准,要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评价是武器,要充分利用这个武器。如何评课,有著名的五条——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生成性(丰实)、常态性(平实)、有待完善(真实)。我个人认为的评课标准看五个方面:状态(动作、声音、表情)、参与(教师统计到组、组长统计到人)、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流程(自学、展示、反馈)、师德(相信学生、放权学生)

第五个抓手:适当作业。根据学科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学情不同,适当的留部分作业,进行练习巩固或拓展提高。但要注意,①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②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③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三)六大关系决定课堂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这六大关系决定课堂效率。具体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学关系由“惟教”变为“惟学”,课堂不是像牧师一样在布道。而是一种精神生长的场所,课堂应该是学堂不是教堂。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教师中心:强调的是“教”,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中心强调的是“学”,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表现为: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使教师成为一个教书“匠”。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维,有所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型的老师”。教师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与教科书配套的音像资料等),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具体说来,即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教学有法”是指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所谓“教无定法”是指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机械照搬。所谓“贵在得法”是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情况灵活变通,只有适应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一方面要认真学好教材,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一定差别,但每种课本都有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学生首先要认真学好教材,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做到“用教材学而不是学教材”,“用好教材,超出教材”。另一方面,现在的教材据保守统计,学生通过自学会掌握60%的内容,通过合作学习会解决20%的内容,老师只要讲剩余的20%的内容,就可以了。

学生与方法的关系则是学生的学习首先要自主,学会独立学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来解决。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教材与方法的关系,则强调“因材施教”,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一般是指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实际上这个“材”也可以看作是“教材”,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同一教学内容新授课和复习课运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也要处理好教材与方法的关系。